首页 > IT业界 > 国内 > 正文

Jawbone推全新UP2智能手环 专注智能生活
2015-06-01 17:09  牛华网  陈淑垒  我要评论()
字号:T|T

可穿戴设备所具有的未来性已是毋庸置疑,然而长时间以来,如何切入这个市场一直是困扰着众多厂商以及创业者的一个问题。左冲右突中,诸多目光开始向人们的手腕看齐。但这个市场的敲门砖是智能手表还是智能手环又成了一个问题。

而Jawbone则认为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各有自己的市场空间,他们会继续坚持专注于智能生活可穿戴设备,并致力于打造开放的UP平台。

全新UP2智能手环  体积缩小近一半

5月29日,Jawbone宣布在中国正式推出全新UP2智能手环。该产品是UP24手环的升级产品,与之相比体积缩小了将近一半。

据介绍,全新UP2智能手环配有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一次充电即可连续工作约七天,还具有防淋和防溅功能,可以日夜不间断地佩戴。

该款手环带有轻柔震动的马达,可以对用户的睡眠、运动、饮食情况进行监测并通过振动对用户作出提醒。

此外,全新的UP2智能手环可通过蓝牙与智能手机进行无线连接,为用户提供实时报告,以便于用户持续追踪自己的健康情况。

而如果与UP App配合使用,用户可以收到智能教练Smart Coach为自己提供的个性化指导和反馈意见。随着用户使用时间的延长,智能教练对用户的了解会不断加深,可以为用户提供更有操作性的分析和指导。

据了解,目前全新UP2在上市之初提供黑色与银灰色两种配色,售价为868元人民币。该产品将于6月初通过主要电子消费渠道进行销售,未来也会推出更多亮丽配色的版本。

手表还是手环

可穿戴设备所具有的未来性已是毋庸置疑,然而长时间以来,如何切入这个市场一直是困扰着众多厂商以及创业者的一个问题。左冲右突中,诸多目光开始向人们的手腕看齐。但这个市场的敲门砖是智能手表还是智能手环又成了一个问题。

相似的使用场景,越来越重叠的功能使得关于二者谁代表未来的争论越来越多。但Jawbone并不认为二者之间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手腕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不同的厂商都瞄准了这个空间,但是我们的市场分类是不一样的,每种产品都是不同的,吸引着不同的客户。智能手表更多的是智能手机的延展,可以用来接收手机来电等通知,但比较大且续航时间较短,不适合夜晚睡觉时间佩带,我们专注于智能生活可穿戴设备,这种设备需全天24小时,一年365天佩带。”

在回答牛华网记者的提问时,Jawbone产品管理及战略副总裁 Travis Bogard这样说道。

“智能手表和智能生活可穿戴设备是可以和平共存的,用户可以佩戴智能手表接收智能手机上的各种通知,也可以佩戴智能手环对睡眠进行监测,这两者并不冲突。”

Travis Bogard还强调,比起其他使用光学传感器测量心率的设备,使用生物阻抗技术的Jawbone产品的测量结果更准确,因为使用传感器不仅耗电而且毛发以及纹身的多少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尽管厂商们摩拳擦掌,意欲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大展身手。然而不能否认,当前无论是智能手环还是智能手表,市场给出的回应都颇为平淡,这其中有价格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还在于它们所提供的功能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并非刚需。

智能手表以及智能手环当前的功能主要定位于普通的数据追踪、手机辅助、身份识别等,这些的确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易,但对大部分人而言,没有这些,生活似乎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要想改变市场现状,还有待于技术的进步以及可穿戴产品对新技术的整合程度。“我们的平台是非常开放的,对新技术的到来做好了准备。未来,我们会陆续有新的功能推出,比如测量呼吸率、压力状况等等。”Travis Bogard告诉牛华网记者。

开放的平台

归根结底,技术进步的意义在于造福于人,这其中也包括身体有残缺的人。某种程度上,残疾人对于新技术有着更多的需要。当前已经有了专门针对听障人士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语翻译手环。对他们而言,这种产品似乎较为实用。

这种手环的原理是利用肌电信号的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对手势进行解码,从而进行沟通。

当聋哑人使用手语进行沟通时,指甲尖的距离传感器能追踪手势的动作,智能手语翻译手环将其转换成声音或文本,然后发送到收件人的智能手机上。而当一个听力正常的人与听障人说话时,他们的声音可以转换成文本,显示在手环的屏幕上,同时文本也可以转换成手势图形。

Jawbone目前并未有研发此类产品的打算,但他们希望通过开放的UP平台覆盖更多的市场,服务于更多的人群。Travis Bogard表示,Jawbone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愿意与更多的第三方进行合作。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Jawbone

责任编辑:任光飞

我要评论

已有 位网友参与评论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