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其他 > 正文

路由器进入智能时代 手由宝塑造全新产业生态链
2015-06-02 15:07  牛华网    我要评论()
字号:T|T

随着中国智能手机用户量快速增长,加上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多种移动终端广泛应用,以及智能家居概念的兴起,使得越来越多的设备有了联网的需求,也极大地刺激了无线路由器市场。经历了10年波澜不惊的状态,无线路由器也进行了智能化升级,除了原先的流量转发功能,还增加了存储、游戏、数据分享等热门应用功能。但由于这种无线路由器只能在家中、办公室或者指定区域提供无线网络,存在局限性,使得路由器市场再生变革,一种可随身携带的移动路由器在市场上应需而生,为了实现移动办公及娱乐、体验随时上网冲浪,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购买这种产品。

据了解,在很多电商平台上,销售着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的各类移动路由器,它们标着“随身Wi-Fi”、“便携无线路由”、“智能Wi-Fi”等名称,功能主打“高速网络”、“信号强”、“续航长”、“可当充电宝”的卖点,只需将某电信运营商的SIM卡插入其中,购买3G或者4G的流量套餐,产品瞬间变身Wi-Fi热点。上述产品的推出,让用户可以不用更换手机号,就能方便地与无线网络对接,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的上网体验。

移动路由产品痛点多 运营商网络围栏难跨越

但从目前来看,移动路由器的市场还很有限,几乎没有一款产品可以完整实现智能无线路由器的功能,多数产品还因功能与网络问题,使用户体验陷入在“硬件”与“流量”的僵局之中。首先,市面上的多半移动路由器根本不具备移动化的便捷特质,更谈不上智能,比如不配备显示屏,用户无法即时了解流量和用电的使用情况,需将产品连接电脑登陆客户端;另外,想要连入热点,仍然要采用传统的键入密码方式,操作复杂;同时,由于此类路由多采用传统网关产品的同系列芯片,使得功耗较高,待机时间不足,充电宝功能形同虚设。甚至有的时候还要随时考虑产品本身的电量足够与否,以致用户使用起来提心吊胆。

在网络体验方面,借势4G网络商用,诸多移动路由器也配合运营商4G号码推出相应的产品。可由于目前4G网络尚未达到深度和广度覆盖,且不同运营商之间网络并不兼容,加上不便宜的流量费,让用户在大部分情况下仍处于不断寻找Wi-Fi热点的状态。

而另一边随着Wi-Fi技术步入千兆时代,采用的是免费的公共频段,更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令各大运营商部署Wi-Fi的热情高涨。有数据显示,我国Wi-Fi热点数量排名全球第四,总数超过五千万个。面对如此丰富的热点资源,能否有一款移动路由器可以不用换卡,不用再付费,随意接入三大运营商的所有无线网络服务呢?

开启移动路由器智能化新时代

为了打破移动路由器市场僵局,提高用户体验,实现一个无缝连接的互联网世界,黑米科技首次将智能平台引入移动路由器中,推出了一款名为「手由宝」的产品。

和其他移动路由器不同,「手由宝」是一款基于AndroidTM 4.4平台深度定制的智能移动路由器,配备一块3.5英寸触控彩屏,所有设置均可通过触发屏幕完成。此外,产品兼容全球FDD-LTE/TD-LTE网络制式,且自带存储。为了降低功耗,延长待机时间,「手由宝」首次将用于智能手机的Marvell 1920高性能芯片植入其中,并进行二次开发,使得最长待机时间延长至500个小时,最长使用时间达24个小时,超出同类产品数倍。

另外,「手由宝」的“一键分享”功能,只需轻轻一按,就可以将Wi-Fi热点分享给周围的设备,并且免除繁琐的密码输入。独创的“踢出”设置,可以轻松控制联网设备接入,在方便的同时也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手由宝」还具有手机U盘功能,通过APP可以随时将手机视频、照片、文件传输至「手由宝」,其最大可扩展容量为128GB。

借助互联网思维打造产业生态链

「手由宝」的推出重新定义了移动路由器的特性,而黑米科技的最终目标是借助这款融入互联网思维的智慧产品,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最终实现让用户免费使用流量和硬件的目标。

从目前来看,智能移动路由器如选择传统硬件销售的道路,靠产品本身来获取利润,市场规模很有限。但很多互联网巨头都看中了智能路由器的中心和入口位置,进行广告营销、应用分发、内容推送、流量分析等,都可以盈利或帮助盈利,后续可能还会衍生其他的商业模式,形成一个以移动路由器为核心的生态链。「手由宝」的诞生加快了这个生态链的成熟落地,将引领智能移动路由器成为下一个互联网行业的爆发点。

据了解,为了让更多用户体验到无缝联接的网络世界,黑米科技为购买「手由宝」的用户每个月赠送1G流量。此外,「手由宝」将于6月10日登陆京东众筹,到时会推出更多优惠。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手由宝

责任编辑:任光飞

我要评论

已有 位网友参与评论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