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英特尔历史上第六任CEO,科再奇将这家成立于1968年的老牌IT企业成功带入了移动市场。
和英特尔历史上最知名的几位CEO一样,布莱恩•科再奇(Brian Krzanich)也经历了从技术到管理的转变。谈到这其中的转变,他在接受腾讯科技独家专访时表示,“在任何时候完成从工程师到CEO的转型,都意味着个人的重大转型”。
或许“再奇”这个中文名真的起了作用,作为英特尔历史上第六任CEO,科再奇在握紧“接力棒”后,他将这家成立于1968年的老牌IT企业成功带入了移动市场,并赋予了更多的创新能力。内部质疑的声音也逐渐转变成为支持,多数受访的英特尔员工对科再奇投出了“信任票”。
2013年,科再奇接任CEO时,他已经加入这个公司31年。在这一年他的生活轨迹彻底发生了改变。花费更多的时间面对媒体,花费更多的时间用在客户身上,而不是在工程创新。
然而,就是在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科再奇为英特尔增加了平板电脑产品线,并在市场站稳脚跟;拥有了Curie、Edison、SoFIA等新的产品和平台;大力推动物联网产品和调制解调器业务;“结盟”瑞芯微、入股展讯,与中国本土合作伙伴建立了新的合作关系。
在这两年,英特尔以一种新的速度在改变。“一年半之前,SoFIA平台还不在我们的路线图上,我们甚至都没有去考虑过它,而今天它已经上市”。科再奇在谈到这样的改变显得十分兴奋,他所希望的就是建立一个简单但成熟的框架,然后把所有的事情做好。
速度一直是工程师出身的科再奇所重视的关键词。2006年,科再奇彼时正在负责英特尔封装测试业务,他曾推动工厂和供应链转型,使工厂周转率提高了60%,客户响应速度加快了一倍。这样的经历同样在改变今天的英特尔。
科再奇上任之时,正值英特尔通过收购英飞凌重拾移动芯片业务之际。在面对高通为主的ARM阵营的围剿下,其最需要的是说服下游厂商重投英特尔阵营。与联想携手推出基于凌动芯片的智能手机,英特尔果断地深扎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深圳产业链,而这些企业曾经因“山寨”而饱受非议。
“假如有一项投资,我们相信它能够在长期内给我们带来增长,并且超出股东能够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增长,那么我们就必须去推动这项投资,即便它意味着短期的阵痛,这便是我们权衡的方式。”
事实上,这也是科再奇对如何平衡华尔街和企业发展的权术。与他的上任职业经理人的背景不同,科再奇希望用最简单的方式应对资本市场,即首要任务是对企业投资,之后是以股权收益或者回购的形式回报股东。
对于本人,科再奇认为自己是对华尔街、股东或者董事会负责的人。为了做出最佳决策,不断观察数据,并及时纠正错误,从而保证尽可能做出最佳的决策。
不过,科再奇仍对腾讯科技强调这样的观点——“工程创新是英特尔的基石,我们驱动和衡量自身的成功都基于工程和技术领域的进步,这是我们作为一家公司最重要的事情。”
机制驱动创新
英特尔是一家拥有长期产品路线图的公司,每一代产品都有着严格的研发、发布、上市时间节点。早在2008年,就有声音传出,英特尔的团队已经在研发2015年芯片技术的产品架构。在摩尔定律长期影响下的英特尔,它最需要的就是让自己保持在每一个浪潮的最高峰。
但英特尔在移动业务上如履薄冰。事实上,英特尔提出了如超极本、一体机等各种新的概念,希望能够引领PC行业重回正轨。但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对最终用户使用体验已经彻底改变。
显然,英特尔急需一场暴风骤雨式的变革,而科再奇的上任就处于下一个波动的起始点。
将实验室的理念转成产品,英特尔的产品路线图做出了重大的调整。2013年,英特尔成立了新设备部门,并在后来升级为事业群,与PC、数据中心等传统业务处于同样的地位。与以往英特尔在大型设备上获得成功不同,可穿戴设备更关注小规模和个人设备,这令英特尔内部产生了担忧。
科再奇说,“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害怕改变,尤其是组织改变”。
于是,科再奇决定在内部启用英特尔老将。“我决定让Josh Walden来领导这个部门,他在英特尔拥有近30年的工作经历,大家对他的工作方式熟悉 ”。但更重要的是,科再奇认为Josh Walden有能力整合各种资源,并将创意转化为产品。
与此同时,英特尔将新设备事业部与英特尔研发部门进行整合,形成新的事业群。“各部门之间的藩篱便会放缓创新的步伐,我希望建立统一的事业部来驱动创新。”
加速融合
4月9日,在英特尔2015年深圳信息技术峰会(以下简称“技术峰会”)上,科再奇宣布代号为“Skylake”的第六代酷睿处理器平台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但与以往不同的是,除了时间,英特尔并未公开更多的细节。
尽管科再奇向腾讯科技强调,这条产品线一直在产品规划线路图上,但是英特尔在2014年发布了酷睿M处理器。这是一个有别于传统酷睿系列产品的命名方式,而这样的操作被认为是英特尔希望抢占市场,将下一代产品抢先发布的选择。
可以看到的是,英特尔将这款产品定位聚焦在低功耗与高性能,并设定其将主要用于2合1设备、超极本与高性能平板电脑。这样的定位是一个终端融合的模糊地带,而英特尔正希望在这样的区域获取新的成功。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平板电脑就是绝佳的案例。每当外界问到平板四倍成长计划的进展时,英特尔官方都以涉及财务数据而拒绝回应。科再奇告诉腾讯科技,“作为一家以工程创新著称于世的公司,我们很难公开宣布这一目标,但是一旦我们确立了这样的目标,我们就必须以结果作为驱动的方向。”
在这其中,英特尔在中国打造的技术创新生态圈(以下简称“CTE”)发挥了提速的作用。科再奇表示,“如果没有CTE,我们恐怕很难完成4000万的出货目标”。
完成平板电脑一年内数倍成长的这次试验后,英特尔的决策显得更加大胆。2014年底,科再奇给员工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而邮件的内容是将PC芯片与移动芯片部门合并。科再奇告诉腾讯科技,合并是因为这是一个融合的世界,如果这两个部门独立存在,无法确保实现快速创新。
不仅如此,英特尔正在借助更多的外部力量以提升其发展速度。2014年,英特尔宣布与瑞芯微达成战略合作,用于加速基于英特尔架构通信平板的全球出货。这样的合作模式在英特尔的历史上,前所未有,而在这背后的主要操盘手和推动者就是科再奇本人。
不到一年,英特尔在技术峰会上展示了与瑞芯微合作的成果,一款名为“SoFIA 3G-R”的四核移动芯片。这款产品仅经历了半年时间的酝酿,并将于2015年4月量产。
科再奇告诉腾讯科技,为了适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抓住机遇,其在中国市场最正确的策略就是任何事情都必须实现双赢。合作伙伴已经不只是英特尔产品的销售渠道,
英特尔正希望通过合作提升双方的能力,并将新的技术赋予合作伙伴,使其具有全球竞争力,而“合作伙伴反馈给我们的价值就是创新和工程师群体”。
灵巧的巨头
“2013年,当我接受英特尔的时候,我们在数据中心和PC成绩斐然,但是我们却鲜有突破进入其他领域。”科再奇表示。
几天前,消息传出英特尔正在商谈收购可编程逻辑芯片巨头Altera。经过计算,这笔收购的价格很可能超过130亿美元,而英特尔在2014年运营现金流仅为204亿美元。从金额来看,如果交易成功的话,这将成为英特尔公司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案。
然而,与交易金额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收购Altera所能带来的销售业绩仅为21亿美元,约占其2014年销售额的4%左右。
Altera在年报中曾披露,其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美元,而国外媒体曾将其相关领域合并计算,预计其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
但这笔收购将直接影响英特尔未来几年在数据中心业务方面的发展。从2014年财报来看,数据中心业务占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一,而此次收购如果成功的话,英特尔将有望加强自己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并逐步摆脱对PC业务的依赖。
科再奇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未对英特尔是否收购Altera发表看法。不过,科再奇在上任后,英特尔曾在美国旧金山的一次大会上对外表态,其正在从根本上重新思考数据中心以及内部硬件,同时在以后所设计的其他硬件的芯片中,将大力推行定制化,让芯片可以用于大型数据中心的独立功能。
不仅如此,在投资者大会上,科再奇亦表示,英特尔在未来将进入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可盈利的相邻业务,以稳定公司盈利,增大股东回报,并计划兑现其承诺,以增加在该细分市场上的年复合增长率。
在科再奇的手中,英特尔这家巨擎的动作开始灵活起来,这是外界乐于见到的变化。
相关报道:
- 这次玩真的!英特尔投资2.5亿美元研发自动驾驶汽车2016-11-16
- 英特尔发布第七代酷睿处理器 代号Kaby Lake2016-08-31
- 英特尔IDF 2016“黑科技”:虚拟现实、无人机和机器人2016-08-22
- 人工智能芯片大战升温 英特尔Nvidia为深度学习“开骂”2016-08-18
- 英特尔Kaby Lake处理器最靠谱传闻:性能小幅提升2016-08-18
本类最新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新闻图片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