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评论 > 正文

谷歌新目标:整合所有Android设备 简化数字生活
2015-05-29 15:18  牛华网  巧艳 编译  我要评论()
字号:T|T

1

导语:谷歌希望让计算变得更加简单,至少它是希望如此。

周四,谷歌在I/O 2015开发者大会中宣布了各种产品,包括家庭自动化软件、改进后的照片存储服务等,这种服务能够与移动设备和几乎所有的谷歌产品配合使用,如搜索和地图。

同时,谷歌还宣布推出一项新服务,这种服务能够看到用户正在使用某个应用程序做什么事情,并且尝试为其提供帮助。例如,如果有人发送一条短信让你去拿干洗好的衣服,那么这项服务就会询问你是否应该创建一条提醒。

整合所有Android设备

对于野心勃勃的谷歌来讲,关键在于Android操作系统,这款软件是针对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家用电器、汽车等设计的。站在谷歌的角度来讲,它希望将这些基于Android的设备整合到一起,让人们更加容易地使用各种产品,并且希望借此让人们的数字生活变得不再那么复杂。谷歌希望,消费者能够更加倾向于坚持使用谷歌旗下的产品和服务。

谷歌的产品高级副总裁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表示:“谷歌是想要致力于解决一些很重要的问题。”

谷歌的努力也反映了科技行业中的大趋势。以前,一些成功的公司会发布各种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几乎无法配合紧密工作。如今,谷歌这样的公司正在追随苹果的步伐,利用软件和服务将各种设备紧密缝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简单、一致的体验。但是,谷歌并未选择关闭其硬件和软件,而是试图将其软件和其他东西连接到一起。

谷歌并不是唯一一家效仿苹果的科技公司,另外一家行业巨头微软也正在效仿苹果的做法。一直以来,微软以其针对全球90%以上PC机提供支持的Windows操作系统而闻名,如今也致力于将旗下分散的业务整合到一起。今年晚些时候,微软将会对外发布新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这款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智能手机开发的应用都可以很容易地适应PC或平板电脑,反之亦然。

就谷歌方面来讲,这种策略上的改变尤为明显。谷歌长期以来以提供一系列广泛的软件和服务自傲,包括电子邮件和文字处理服务等。与此同时,谷歌还在一些新兴技术领域展现了自己的野心,包括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和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之所以会涉足上述众多领域,谷歌拥有很好的理由:该公司的搜索和广告业务仍然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年收入超过500亿美元。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谷歌CEO拉里·佩奇已经在寻找全新的营收来源。

今年,谷歌对外传达的信息与未来主义的“登月”概念无关,例如已经终止面向消费者出售谷歌眼镜。三年前,谷歌联合创始人谢盖尔·布林(Sergey Brin)跳伞降落到I/O开发者大会的会场中,然后发布了谷歌眼镜这款产品。今年,谷歌将重点放在了可计算的、更实用主义化的尝试中,以吸引更多的用户。

当前,谷歌已经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的大半壁江山。现在,谷歌公司的野心就是让这些智能手机能够轻松地与其他一切东西连接到一起。

2

谷歌变得更加聪明

谷歌的最新举措就是对外发布适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全新操作系统Android M。根据预计,Android M将于今年秋季发布。2012年,谷歌针对Android移动设备发布Google Now。在I/O 2015开发者大会中,谷歌针对Google Now推出了全新的“Now On Tap”功能,它能够让Google Now变得更加智能。Now On Tap功能可以识别你所处的不同场景,并智能推荐给你相关信息。

现场演示是通过Now On Tap功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搜索到一个歌手的全名。另外, Google Now还可以识别文本内容,如果你想知道你和朋友聚餐的具体位置,你只需要长按Home键,Google Now就可以自动弹出这个餐馆的具体位置和有关这个餐馆的详细情况。又或者,当你在网页上看到一部电影时,简单地长按Home键就能立刻弹出其详细信息。

与此同时,谷歌还对外发布了Google Photos服务,允许用户免费存储、管理和查看他们的数字照片。谷歌还对外公布了Project Brillo项目,它是一款物联网操作系统,是一款基于安卓底层框架的操作系统,可在配置32MB64MB内存的设备上运行,比如智能门锁等小型设备上运行。同时,谷歌还发布了新的通信语言Weave

除此之外,谷歌还在I/O 2015中发布了全新的移动支付系统Android Pay,正式挑战苹果Apple Pay。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谷歌 Android

责任编辑:许巧艳

我要评论

已有 位网友参与评论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