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业界 > 正文

谷歌毋须后悔:做社交网络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2014-01-02 13:30  腾讯科技  李书航  我要评论(0)
字号:T|T

谷歌董事长施密特2013年底接受采访时说,他没有预料到社交网络将会崛起,而他们不会再次与社交网络业务擦肩而过。谷歌事实上也是这么做的。2013年以来,谷歌已经倾尽全公司的力量和资源,强行推广其社交网络服务Google+,甚至不顾用户的反感。

有三处与Google+的整合证明,这是一场动用全公司资源的深刻战役。

在最新的Nexus 5手机当中搭载了Android 4.4,其图片库直接和Google+图片融合在一起,照相机拍摄的照片将直接同步上传到谷歌的相册;手机的短信功能和Google+的网络聊天服务环聊相整合,并且不能分开。采用原生系统并且未经修改的用户,只能在环聊界面看短信信息,即使他们之前在网上聊天跟接收短信是完全分开的事情。

此外视频网站Youtube的评论系统也全面改用Google+,这引起了老用户的抗议。

之前关于Google+的评论当中有一条我觉得很同意,就是谷歌的工程师思维,希望能够用一种成型的办法去约束人们的做法,要求人们像他期望的那样去做。

首先要求人们不能使用假名,花很大力气清理假名,而且还要使用圈子功能,叫人们把好友自行分类,而不能做到系统自动分类。而这个圈子的定义,比Facebook的好友分组功能要复杂得多。它对机器和搜索算法更友好,但是对于用户并不友好,容易引起用户的困惑。

然而不管是对Google+系统构造存在硬伤的批评,还是对Google+基本相当于一座空城、鬼城的冷嘲热讽,都无法阻挡谷歌高层的狂飙突进。这么做绝对不是为了再造一个Facebook的替代品,或者把人们的社交关系都吸引到这里(即使是一个目的,也并不是最重要的目的)。

它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公司传家宝——搜索服务和其附带的广告业务,能够继续有用武之地。如果Facebook及类似的几个岛状封闭网络成为人们产生和流通信息的主阵地,那么网页搜索就完了。

在那一刻到来之前,趁着搜索引擎优化还是网站提升流量最重要的一种方式,谷歌正加紧使Google+和搜索业务的互相提升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常见的分享按钮和第三方登陆功能都很卖谷歌的面子,分享到Facebook和Twitter之后,紧接着就是Google+。一些比如Instagram、Pocket甚至Digg这类的服务,在分享按钮当中的排位都只能排在谷歌的后面。这就使得Google+的曝光率(和包括误操作率在内的使用率)极度提升。

而人们之所以这么给谷歌面子,也是看中了在Google+分享的状态最终会被整合进谷歌搜索,让网站在搜索当中的权重提升。

社交为数据服务,数据为广告服务。谷歌和Facebook已经先后宣布,将会在2014年逐渐启用基于用户点评定向推送的广告。谷歌新广告的点评基础就是基于Google+上的用户评论。

Facebook甚至能够将用户注册的电子邮件地址,同该地址所绑定的会员在实体店铺的销售记录,通过匿名加密传输的方式联系起来,让商家能够直接追溯是他们投放的哪一个广告引发了顾客前来购买。这些定向广告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再计算点击率产生的转化率。因为,你看了一次广告,即使并没有点击,那个广告也会在你脑海当中形成一闪而过的印象。往往就是这样的印象驱使你走向实体店铺消费,而这种印象因为没有形成点击,在传统意义上是不能算钱的。

诚然,用户在Google+越活跃,这个数据就越具有生命力。但是即使不能做到很活跃,他们能够将自己在其他社交网络上的信息同步到Google+,对谷歌来说结果是类似的。

利用搜索、Android系统、Youtube三大法宝,谷歌正在强制牵引来自互联网上的巨量互动。很难说Android和Youtube这两者哪一个能够给Google+带来更大的推动力。我就曾经遇到过和别人通过短信聊天,到最后发现双方其实都是在用环聊这样的经历。不止谷歌一家想出了使用所谓网络短信来替代运营商的做法,iMessage早就在这样做。但是安卓生态圈的杀伤力不可谓不巨大。

所以,Google+意图收集的信息追求更加全面,而不追求更加精确,哪怕是我们误操作,或者被迫在Google+系统下回复,都只能进一步加速信息在谷歌网络上的堆积。

长期来看,使用这种硬性推广一定会奏效的,只是有可能没有自然增长那么快速和稳定。但这将会无关紧要。Facebook已经遭到活跃度下降的质疑,因为年轻人的父母一代也在使用,所以一部分年轻人正在逐渐逃离,投靠Snapchat、Instagram等新阵地。

不管怎样,新的机会永远在产生。社交网络没有永恒的赢家,只要谷歌想做,其实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谷歌

责任编辑:任光飞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