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这一年,“互联网思维”大行之道。扫二维码买可乐、刷APP叫出租车、连煎饼果子也披上了互联网的外衣。
2013年最后一天,网易科技为大家盘点今年在“互联网思维”影响下的行业:传媒、手机、消费、打车、教育、金融、医疗、餐饮。
向左,2013,裂变已经发生;向右,2014,未来将超出我们的想像。
以下是网易科技年终盘点《互联网撬动的那些传统行业》之打车。
打车APP的乱和治
文\ 王杰聪
撬动指数:60%
案例:嘀嘀打车
“打车软件这一年的发展跟过山车似的。”嘀嘀打车CEO程维自己这么认为。
这家年初还是陌陌无名的创业公司首先把摊摆在了出租车公司门口,并通过和一些有智能手机的司机合作打开市场。因为当时用户可以选择加价叫车,即可以选择好路线的客人,又可以获得额外收益,躲在手机后挑选客人的出租车越来越多。
北京的某些时间路边打车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儿,而出租车司机在一个不合适的时间拉到了一个目的地拥堵的地儿是会亏钱的,所以智能招车的概念就是给这两个信息不对称的干柴点了火。
市场在两个月间飞速放大,与客户一起到来的是大量的竞争者。除了相似的软件Apps外,竞争的焦点开始白热化。送出租车司机低价智能手机、安装返现、送礼品等形式让各公司的竞争成本快速增加。不过嘀嘀打车作为市场份额最大的一家,于5月顺利拿到了腾讯的1500万美元投资。
但拿到钱的不只是嘀嘀一家。恶意竞争开始,就别提盈利了,亏大钱做推广的数不过来。
诱导司机卸载竞争对手的App已经不算什么新闻,更大的问题是名誉上的诋毁、相对指责。在几十家打车软件的竞争越来越没底线时,它们又同时开始面对政策风险这个更大的问题。因为加价模式并不被认可,而且有被官方电召平台收编的潜在危机。
“叫停风波”结束后,打车软件行业随着腾讯和阿里的进入迅速结束了野蛮竞争的阶段。拿到腾讯投资的嘀嘀开始面对了杭州冲来来的快的打车,而快的的背后就是阿里巴巴。易观数据今年3季度,两家公司在市场份额超过80%。
更大的困惑是无盈利模式的探讨。首先出租车司机不愿意为软件付费,“谁收钱就不用了”基本上是普遍的态度,而消费者可能会愿意给司机钱也不可能给叫车软件费用。
但程维并不把这些问题看作真正的对手,因为“打车软件真正的对手其实只有一个——路边打车/路边拉活,路边打车虽然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人们观念中已经形成了习惯,打车软件要做好至少10年的准备,来改变一代人的打车习惯。”
进攻势力:快的打车、嘀嘀打车、摇摇打车、易到用车等
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一样,也是通过初步竞争获得优势,然后快速找到大树作支撑,和嘀嘀找到腾讯一样,快的的大树则是阿里巴巴,快的还在拿到钱后收购了之前的大黄蜂。
防守势力:街边拦车的习惯
互联网支点:解决司机拉客失误亏钱和乘客打不到车的矛盾
行业现状:
经过一年的竞争,找到“干爹”的两家打车APP公司快的和嘀嘀进入拉锯战。并快速融入到两家巨头的核心业务中。嘀嘀打车有望快速接入微信,结合微信支付,将提供全套的功能。而快的则开始接入支付宝钱包。
巨头进入,洗牌结束,接受监管,打车软件从一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渗透。
相关报道:
- 打车软件加剧打车难:上海加价低于20元不接2013-09-23
- 打车官方APP上线初体验:乘客打车需求可共享2013-08-21
- 山东移动推出叫车软件 全国首例实现政府监管2013-08-06
- 打车App博弈监管力量:有形的手能伸多远?2013-07-23
- 北京手机召车加价变相成小费 查处更有难度2013-07-18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